随着中国制造业由全球价值链最低端的代工基地逐步转型升级为注重产业核心价值的创造型企业,政府也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企业提出要狠抓成本管理,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又难以达到有效管理。
目前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
1)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信息来源太庞杂、无序,国内制造业各部门因为各自管理需要,导致企业软件应用形形色色,企业各部门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信息孤岛,使得成本核算无法获取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2)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周期太长,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成本信息。
3)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分摊方法、方式不科学,使得成本数据模糊,企业很难追踪成本费用的产生来源,不能反映实际费用的发生情况。
4)国内制造业成本核算过于关心自身,国内企业为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常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因此也失去了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5)制造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单一。目前,我国制造业大部分均实现了财务电算化,但仅限于成本的事后核算,无法对对企业成本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天时、地利、人和”的管理哲学
要解决如上问题,就需要企业不断的调整自身管理水平。制造业成本核算的真谛是管理企业的人、财、物,按照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对应为:人和、天时、地利。要想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关于“人和”,制造业成本核算控制的对象是人。要节约成本最直接、显著的方法莫过于从“人”上面入手,中国能成为全球的代加工基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力成本低廉。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从最开始的粗放式人员管理到精细化人事管理,其中人员的绩效考核又是重中之重,企业认识到让员工自发性的投入工作热情不难,但很难让员工把激情保持下去。国内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摸索及借鉴欧美的“股票绑架”和日韩的家族式的管理经验,发现与其管理人,不如让人管理自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企业引导员工关心公司的效益成本问题,把公司的效益跟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挂钩,员工就会审视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的改进工作方法,而这时公司成本就降低了,可控制了。如:出差费用,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下,在不超出规定的情况下员工的可选择性比较高,能搭公交就不打的、能坐火车就不乘飞机等所节省的成本是最显著的。对于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员工,就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制执行。“人和”的精髓是:每个人都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到最好、最合理,成本就控制住了。
其次关于“天时”,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标准为资金。价值是在企业手中增值的过程,资金链又是可流动性,由上游供应商开始,最终流向客户。企业的利润很多时候不由企业自身决定,公式为:利润=价格-成本。
追求利润是企业孜孜不求的天性,要想做到利润最大化需要内外兼修。对外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往往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内需要加强自身修炼,如优化产品工艺路线、缩短产品有效工序时间、减少待产时间、加快资金周转、选择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等,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
最后关于“地利”,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载体是原料和设备。对于制造业来说,优良的产线、足量的产能才能保证产品在第一时间占据市场份额。现如今制造业成本很大部分来源于原材料,而优质的设备能保证原料的利用率,能减少产品的残次率。短期看企业的成本增加不少,从长远来看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品牌知名度,实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自古商场如战场,《孙膑兵法?月战》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正航软件北京分公司